
没有光,空间如同遗弃了一样
除非你身临其中,不然也没有人用言语可以描述郎香教堂有多美……勒·柯布西耶设计的郎香教堂,是一个用光雕琢出来的神圣空间——在布满彩色玻璃的空间里,通过“光的隧道”将自然光奇妙地引入室内。
而我们认为,他只是想通过这个建筑容器来捕捉“光”。
安藤忠雄设计的光之教堂,在一面墙上开了一个十字形的洞,营造了特殊的光影效果。光轻轻地照进教堂内部,产生舒适的光照效果与阴影形成了立体的关系,令信徒们产生接近天主的感觉。
有建筑师说:“没有光,空间将有如被遗忘了一般。光即是阴影,它的多源头可能性,它的透明、半透明与不透明性,它的反射与折射性,会交织地定义与重新定义空间。光使空间产生一种不可确定的性格,形塑出在行经空间时短暂的即时性经验体会。”
用光讲故事的人
在中国,有一位擅长利用光的设计师,他是中国首位获得世界级建筑照明设计奖最高奖的设计师,IES光辉奖和IALD卓越奖获得者,中国设计界十大杰出青年,以及20008年奥运中心区夜景照明规划设计主持人。他是郑见伟,曾主持的灯光设计照明项目包括有:鸟巢、水立方、APEC灯光红毯等。
郑见伟从事灯光设计的十年,也是灯光从1.0进化到3.0的十年:从第1个项目北京兰会所,到奥运中心区,到国贸三期,到武汉万达广场,他一直随时代而进化。在1.0时代,灯光设计关注亮化,仅仅呈现夜间建筑之美;到了2.0,则可以通过灯光重塑建筑;走到3.0,灯光已经能够通过LED阵列,投影,形成像素屏幕,完全独立于建筑以外。十年间,中国灯光设计的进步很大,可是郑见伟心里还略感遗憾。他担心,灯光变成了“自说自话”,完全与建筑和城市脱节了。另外,灯光造成“千城一面”的能力是超前的。
直到2016年,他首创的互联网+ 城市灯光秀的项目“光说浏阳河”出现,他期待4.0时代才露出端倪:一个由LED+互联网驱动,由硬件转换为软件推动的新时代。在下一个十年,灯光会把一个室内空间、一栋建筑乃至一座城市,变成不断进化的时代舞台,成为“讲故事”最重要的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