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广州国际照明展览会组委会携手中国照明学会城市照明管理工作委员会(筹)于广州召开“灯光节与城市发展”主题讨论会,来自上海、天津、广州、深圳、杭州、无锡、苏州、长沙、济南、盐城、宁波、湖州与韩国首尔等十多个城市的照明管理部门与设计院的负责人参加了研讨会,并围绕“灯光节与城市发展”主题开展了充分的交流与讨论。中国照明学会城市照明管理工作委员会(筹)负责人、原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二级巡视员丁勤华先生主持研讨会,并根据其近年来对灯光节的研究成果向与会者介绍了国内外城市灯光节的概况与发展趋势,广州市照明建设管理中心教授级高工丘玉蓉女士、深圳市市容景观事务中心副主任吴春海先生、国际灯光城市协会代表Mr. Ray Baik(韩国首尔)分别在会上介绍了深圳光影季、广州国际灯光节和首尔灯光节的相关情况,与会的各城市照明管理部门与设计院负责人结合各自实际,就举办城市灯光节的意义、如何组织城市灯光节活动与促进城市灯光节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广州国际照明展组委会负责人、阿拉丁活动中心总经理陈玉钊先生代表主办方致辞并主持下午的“城市更新与高质量发展”主题沙龙,广东光亚照明研究院副秘书长、阿拉丁活动中心总监李晓娟女士全程统筹协调本次主题研讨会及沙龙活动。 丁勤华中国照明学会城市照明管理工作委员会(筹)负责人、原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二级巡视员 陈玉钊 广州国际照明展组委会负责人、阿拉丁活动中心总经理 李晓娟 广东光亚照明研究院副秘书长、阿拉丁活动中心总监会议认为,综观世界,灯光节只有在城市经济实力和文化底蕴到达一定水平时,城市才可能举办现代的灯光节,里昂灯光节、悉尼灯光节、首尔灯光节,包括广州灯光节、深圳光影季的成功实践,都证明了灯光节对于宣传城市形象、扩大城市国际影响力、推动旅游发展、驱动消费增长和促进科技应用、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灯光节已经成为国际主流的城市盛会之一,对国内城市来说,组织丰富多彩、市民游客喜闻乐见的灯光节活动,是照明行业发挥行业优势,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推动文旅产业发展,服务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对于灯光节的认识,不应该停留在办不办的迟疑与争论,而应该更多考虑如何量力而行、办出有自己城市特色、市民游客喜爱、运行机制可持续的灯光节。同日下午的“城市更新与高质量发展”主题沙龙,进一步拓展上午的话题,来自城市管理部门、设计院、企业等20余人以分组模式就城市更新中大家最关注的“维护管理、文化、智慧城市、低碳建筑、夜游经济、文化IP”等热点话题展开热烈的讨论与交流。 沙龙现场
城市灯光节 光影艺术与城市规划的创意新引擎
丘玉蓉 广州市照明建设管理中心教授级高工广州市照明建设管理中心教授级高工 丘玉蓉在《浅谈广州国际灯光节对夜经济的影响》主题分享中表示,广州国际灯光节与法国里昂灯光节、悉尼音乐灯光节并列为世界三大灯光节,从2011年至今,历经十二届,始终秉持与时俱进的精神,成为广州城市魅力的象征。以2023年的广州国际灯光节为例,丘玉蓉阐述了其带来的四大影响:一是刺激消费、拉动城市经济增长;二是唤醒城市活力,增加旅游经济收入,助推广州文旅夜经济发展;三是提升社会效益;四是促进照明产业的发展。依托广东照明产业优势,广东举办灯光节可以发挥照明产业链集聚效应和城市核心优势,传承与创新并驱,谱写“新质生产力”新篇章。丘玉蓉总结了城市照明未来的发展方向:首先,重视城市更新行动中照明从大规模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提质和增量布局的调整;其次,政策导向推动清洁能源与新技术的应用;此外,是与数字基建接轨,做到软件、硬件与管理服务一体化。同时她指出灯光节发展之本是创新,互联网、数字化、智能控制是灵魂,按需(区域的个性化、特殊要求)、创造价值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吴春海 深圳市市容景观事务中心副主任深圳市市容景观事务中心副主任 吴春海分享了深圳光影艺术季对城市发展的积极影响。他表示,深圳光影艺术季已成功举办四届,形成了光影艺术与夜间文化、生活、休闲、娱乐、购物等多元消费场景,构建了良性互动的格局,不断增强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生活感。他从三个层面剖析深圳光影艺术季的核心层级逻辑:一是坚持整体策展艺术高度,确保高质量的作品呈现;二是光影配套活动的整体统筹规划,比如作品征集、启动仪式、作品评奖、公共教育等;三是商业联动活动激发活力,比如光影嘉年华、光影欢乐购、品牌合作季等。吴春海强调,光影艺术季是包容的,它可以横跨艺术、照明、建筑、设计、新媒体等多个领域。光影艺术同样需要与美学结合,考虑公共性、开放性、多元性。公共艺术活动需要链接市民生活,提升多元体验。作为城市文化活动的筹划者,要重视艺术转化,助推产业发展,注重创新消费场景,繁荣夜间经济。同时,推动国际交流联展,绽放世界不同的光影之美。 Ray Baik 国际灯光城市协会代表国际灯光城市协会代表 、韩国首尔的Mr. Ray Baik在分享中强调,做好灯光节需要综合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包容多元的态度,同时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不同城市的历史文化沉淀不同,做灯光也要因时因地制宜。谈到光影、灯光节,他赞赏中国在科技与艺术方面的优势,并倡导国际间合作,共促灯光艺术与产业的繁荣发展。